一、历史沿革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社会学研究所始建于1983年9月,原称社会学研究室,1984年5月改室为所,系湖南省最早成立、且在长达15年时间内为全省唯一的社会学专门机构,王少哲、王康乐先后任所长,历任副所长有王少哲、王康乐、方向新。2002年9月,社会学研究所和法学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94年10月,由张世珊、贺培育先后任副所长)合并组成新的社会学法学研究所,由方向新担任所长,至2010年6月由童中贤接任所长。2014年1月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整合组建为新的社会学研究所,加挂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牌子,童中贤担任所长,副所长有王文强、刘新荣(2016年3月调出),人员编制17人。目前全所共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副研究馆员6人,助理研究员6人;拥有博士6名、硕士7名。涌现出了陈光金、刘林平、方向新、邓大才等一批知名专家。
二、学科特色
在学科建设上,该所根据省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实际和所内人员的结构状况,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贴近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以城乡发展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围绕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以及湖南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社会发展研究业已打造成为全省的一个品牌学科,并已形成了农民工、城市化、新农村、城市群、区域发展五大主攻领域,其中农民工研究在全国还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全所仍然以城乡社会发展为重点,突出增强智库建设研究力度,发挥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作用,打造智库品牌。
三、主要成果
长期以来,全所科研人员在城乡社会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区域与城市群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从2002年以来,社会学所共成功申报1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1项国家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其它项目10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止,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近500篇。
1、城乡社会发展研究
全所围绕城乡社会发展这一研究主题,在城市化、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民权益保障等领域推出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尤其在农村城市化研究方面成绩斐然,相继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美国)、《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刊物上刊发了《小城镇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化》、《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抉择与城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化与生活方式的变革》等几十篇论文,提出了农村人口城市化必须经过“初次转换”和“高层转移”两个阶段、城市化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等观点。自2002年以来,该所在城乡发展研究领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分别是方向新主持的《户籍制度改革后农村城镇化推进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02BJY046)、《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06BSH020),王康乐主持的《旅游开发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重要契机》(02BSH019),邓大才主持的《农地流转交易成本与价格体系的构建—新一轮农村改革中使用权流转的问题研究》(03BJY014),杨盛海主持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04BJY019),邓秀华主持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05BZZ026),童中贤主持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重点问题研究》(2014GXS4D134)。著作方面主要有《农民闲暇生活与城市社区建设研究》、《湖南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农村变迁论—开拓农村市场的现实切入点》、《湖南农民关心的十大问题——湖南农村调查报告》、《国情调查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宜章卷)》、《农村变迁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湖南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中国城市化大趋势》等。其中《农村变迁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方向新著)先后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图书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开拓农村市场的现实切入点——对湖南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理论思考》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2005年,成功申报了一项国际劳工组织课题《劳务输出省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问题研究》(方向新主持),为社会学所在农民工问题研究上走向国际学术界奠定了一块基石。
2、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社会学所在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成功申报多项国家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社会变迁中青少年问题研究——对“街角青年”的审视》(黄海,05CSH105)、《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机制研究》(邓子纲,09CSH031)、《社会工作介入与农民工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建构研究》(刘艳文,12CGL096)、《国家种业安全视域下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陆福兴,14BJY134),承担了国家重大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专题研究《长沙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童中贤,2011年12月完成)。著作主要有《农村生育控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口安全》、《湖南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安邦之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探索》、《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五个统筹”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报告》、《现代社会管理》、《城市社会管理》、《长沙模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新探索》等。其中《安邦之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探索》(方向新著)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书评,并获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图书二等奖;《湖南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获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四等奖,并获国家人事部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内陆省份人才外流态势及战略对策》获中组部首届组织工作调研成果评优活动三等奖。论文《以需求导向促进社会事业转型发展》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区域与城市群研究
在区域与城市群研究领域成功申报3项国家课题,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并率先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构想。成功申报《形成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新城市群研究——基于中部新城市群整合机制的实证分析》(童中贤,07BJY061)、《我国城市群碳源演变机理及低碳转型研究》(刘晓,14CJY032)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著作主要有《城市群整合论:基于中部城市群整合机制的实证分析》、《长株潭城市群重构:两型社会视域中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08)——开创城市群时代》、《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区域城市群整合》、《武陵山区域发展研究——基于“新区域发展主义”视角》等,其中《城市群整合论:基于中部城市群整合机制的实证分析》(童中贤著),《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书评,并入选2012年《中国经济学年鉴》,《长株潭城市群重构——两型社会视域中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朱有志、童中贤等著),入选2009年《中国经济学年鉴》,并获湖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发表了《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增长极培育的战略分析——以武陵山地区为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战略进路研究——基于武陵山地区城市增长极构建的视角》、《论中部崛起进程中的战略平台建设》、《湘鄂渝黔边域定位:“中国绿心”游憩第一区》、《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及评价体系——中部城市群竞争力实证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整合进路研究》、《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整合》等大量论文。
4、法社会学研究
自法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以来,全所人员在国外、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代表著作有《当代青少年与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8年),《论制度与民主》(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年),《人民检察制度历程》(远方出版社 2002年),《以宪法关怀农民》(长征出版社 2003年),《消防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湖南和谐社会建设中司法公正的推进》等。张世珊于1999年就提出的“法德并举”论,实为开学界之先的作品,其论文《法德并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选择》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或摘登观点;她撰写的论文《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发表在《光明日报》,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贺培育的论文《邓小平的制度防腐思想》获省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他提出的“制度防腐论”,系社会主监督思想的理论创新说。这些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基础理论研究
社会学研究所在加强应用学科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出了众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基础理论的创新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在社会学方法论研究、城乡社会研究、和谐社会研究等方面,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公开出版的理论专著主要有《社会学方法与调查研究》、《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农村社会学》、《中国老年社会学》、《邓小平理论与发展》、《人性因素·生存环境—组织社会学》、《企业运行的新视野--企业社会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等。此外,社会所法学所还公开出版了6部译著:《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译著、《领导哲学》译著、《性别角色与学校》译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著、《套中人》译著、《母亲》译著。
四、智库建设
全所围绕建设省委省政府合格智库的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好建言献策,突出咨询服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所完成地方、部门决策咨询项目100多项,成果被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20多项,为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地区、大湘南地区等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2009年以来的部分智库成果如下:
2009年,在方向新的带领下,所内多名科研人员参加,完成了中组部委托的重大课题《完善地方党委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研究》,并获得中组部重点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方向新主持的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课题《湖南进入“快车道”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的3次肯定性批示;
2010年,童中贤主持编制的《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由省政府批复实施。2011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湖南省湘南承接转移示范区,这是我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上报国家的《湖南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即由童中贤主持完成。
2011年,由童中贤主持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建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湖南片区规划》,被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采纳。2012年,由童中贤主持编制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由省政府批复实施。该规划为湖南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
2012年,由童中贤担任组长编制的《罗霄山(湖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被国务院批复实施的《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采纳。由童中贤主持编制的《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由省政府批复实施,该规划为湖南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
2012年,由童中贤、马骏等完成的《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战略构想》,获得时任省委书记周强、时任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的肯定性批示;
2014年,由罗波阳、童中贤主持完成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为武陵山片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了直接依据;
2014年,由童中贤主持完成的《张家界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为张家界市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提供了直接依据;
2015年,由童中贤主持完成的《湖南“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研究报告成果转化成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