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

所长:王文强,副所长:马贵舫

一、历史沿革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8月,其前身为2002年9月成立的湖南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2014年3月更名为人力资源研究所),一直由胡跃福担任所长。2017年原人力资源研究所团队与原农村发展研究所团队(农村发展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2014年与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整合组建为社会学研究所)整合改建成立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由王文强任所长、马贵舫任副所长。全所现有科研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2人,具有国家人才测评师资格2人,省公务员考录面试专家组成员3人。所下设“湖南人才发展研究”和“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两个研究团队。

二、学科特色与主要成果

1.湖南人才发展研究团队

研究方向:人才发展政策研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研究、劳动就业与保障研究,突出研究湖南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首席专家:胡跃福,湖南省政府参事,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人力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原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才学研究三十年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省委常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人才专题报告主讲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省科学研究计划、中组部、国务院西部办、团中央等课题30余项,出版人才著作5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100余篇。获国家人事部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人事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委献计献策优秀建议一等奖等成果奖励10余次。多次主持和参加中组部、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办和省委省政府人才政策材料的研究起草工作。近年来,在省直机关、高等院校、高新园区、大型企业作专题报告讲座100多场。

主要成果:湖南人才发展研究团队始终坚持以研究、服务、推动湖南人才事业发展为己任,以建设“全省人才工作一流智库、全国人才研究一流团队”为目标,紧紧围绕我省人才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鲜明学科特色,在人才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研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出版著作1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索》《中国人才》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报刊等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课题20余项,各级各类委托课题50余项;获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奖励30多次,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多次获得省级领导批示,进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2007年被评为全省“三创四争”先进单位。

为了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湖南人才发展研究团队将在继续发挥人才学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拓展研究新领域,以公共部门及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领导力理论与开发等为研究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政策、机制、劳动力市场建设等研究动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发展规律、人才发展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价值与投资、人才就业创业等研究,进一步把团队打造成为在全院有活力、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学研究一流团队。

 

2.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现代化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研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增收机制研究、三治融合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首席专家:陈文胜研究员,现任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省政府津贴专家,省“五个一批”人才,省“为改革攻坚献策”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乡村发现网创办人,《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2项,省级一般基金课题7项,其他项目28项。发表学术论文136篇,被国家级文摘类报刊转载、摘录22篇。出版学术独著4部,合著7部,编著65部。获省部级奖5项,其他学术类奖11项。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政府和中央部委领导批示25人次,8项成果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

主要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团队已经在现代农业、粮食安全、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乡村债务、农村教育、农民工问题以及“三农”理论的通俗化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承担各类“三农”研究课题100多项。包括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城镇化加速推进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诉求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两型社会建设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社会变迁研究》《国家种业安全视域下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等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了《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对策研究》《湖南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改革的路径与对策》《我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现实路径与政策措施研究》等省社科基金和省软科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50余项。承担完成了《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与主要途径研究》《湖南省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研究》《湖南省“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工作规划》《湘江、珠江、赣江“三江”源头环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湖南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门和市县委托课题60余项。

出版“三农”著作60多部。包括《乡镇视角下的三农》《乡村债务的危机管理》《论大国农业转型》《新农村建设热点难点着力点》《教育资源整合中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治理研究》《论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等个人专著,《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蓝皮书)《湖南省县域发展报告》《湖南农村发展报告》《新型农民能力培养》(丛书)《农村干部培训》(丛书)《农民十万个怎么做》(丛书)《新农民书架系列》(丛书)等系列著作。其中《论大国农业转型》入选2017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报告》分别获得省长、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经过层层审批之后被作为“两会”会议资料,获得广大代表和委员的好评,2015年的《湖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报告》获评第七届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新型农民能力培养》丛书获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发行涵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销售总量达60多万套300多万本,在全国同类读物中排行首位。

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政治学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等国家级及其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农”学术论文、研究报告3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0余篇。

“三农”研究成果获得包括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以及中央部委颁发的各类科研成果奖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获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政府和中央部委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进入政府文件近50项。

研究团队办有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乡村研究门户网站“中国乡村发现网”及乡村发现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发现》2006年创办,已连续出版49辑,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陈锡文、韩俊等知名三农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基层工作者发来了肯定性书面评语,陈锡文、韩俊、杜鹰、唐仁健、温思美等50多位知名三农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2012年获评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中国乡村发现网”日平均登陆人数在6000人次以上,获农业部“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称号,现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三农门户网站。